期刊简介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是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保健办(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承办,由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医学学术期刊。1999年3月创刊,2007年6月纳入国家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698/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98/R

邮发代号: 80-614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698/R
  • 国内刊号:11-569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院前心脑血管急症救治的原则

    1院前急救可提高心血管急症的生存率许多社区医疗实践证实,不断加强和改善社区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是提高心脑血管急症生存率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救治方法在基层和社区医疗中的普及,使许多现场急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院外的心脑血管急症患者获得生存佳的目标.......

    作者:沈洪 刊期: 2003- 01

  • 血液透析治疗的进展

    自从荷兰内科医生WillemKolff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运用体外透析救治肾衰竭患者以来,血液透析治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透析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及多样化;二是对透析患者并发症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延长了透析患者的寿命,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已成为成功的器官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梅 刊期: 2003- 01

  • 卡托普利致血管性水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无药物过敏史,患有高血压病史49年,冠心病史30年,痛风病史4年.平时主要口服北京降压0号片治疗高血压病.......

    作者:傅世堂 刊期: 2003- 01

  • 口服卡托普利引起白细胞减少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确诊高血压病10年,长期口服心痛定、消心痛等对症降压,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2002年8月停用心痛定,改用卡托普利25mg,3/d,口服,一个半月后出现发热,全身无力,食欲减退.......

    作者:岳吉师 刊期: 2003- 01

  • 氯沙坦钾致血管性水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血压增高28年,劳力性心慌气短4年伴胸闷心前区疼痛加重1d,于1998年8月19日入院.......

    作者:余向艳;彭洁敏 刊期: 2003- 01

  • 人体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进展--人体老化的特征和表现

    本文介绍衰老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人体衰老研究的新进展,也涉及长寿研究的现状以及延缓衰老的理论依据和抗衰老途径.衰老生物学(biologyofsenescence)或老化生物学(biologyofaging)是研究生物衰老现象、过程与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衰老现象的特征,在不同水平(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上的衰老变化,探讨导致衰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以寻求延缓衰老的途径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

    作者:梅慧生 刊期: 2003- 01

  • 寿命学概述(一)

    (一)医学伟大变革的理论基础1延长寿命面临的困境与困惑医学实践的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健康与长寿;争取大寿命并保障身心健康是一切医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997年8月4日去世的法国老妇人,J.Calment终年122岁又164天.这是经过严格检证的人类高存活年限,与推算人类的高寿限吻合.......

    作者:李文彬 刊期: 2003- 01

  • 有氧代谢运动是健身运动佳的选择

    有氧代谢运动亦称增氧代谢运动,该类运动是指可以增强人体吸入氧、输送氧和利用氧为目的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吸入的氧气应足够维持运动所需要的氧气,即达到供需平衡.......

    作者:陶国枢 刊期: 2003- 01

  • 老年人应树立健康的生死观

    老年人只有在科学的生死观指导下生活,才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1老年人生死观是怎样形成的?一个人的生死观不仅与其世界观或价值观紧密相联,而且与个性和毕生经历,与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条件、家庭关系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姜德珍 刊期: 2003- 01